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想要一个北京户口?
在帝都求职圈,对应届生而言,凡满足“京籍、党员、研究生、男生”这四条,在旁人眼中宛如走上了一条就业快车道。他们是求职市场中“含金汤匙出生的皇太子”,“走上人生巅峰” 不争朝夕,近在咫尺。
其中,户口无疑是除了性别之外,求职鄙视链中,最大的分水岭。“给户口吗?”成了非京籍应届生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有能力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无非是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这类工作体面稳定但工资水平一般。往往市场化程度高、处于行业发展前沿的工作单位却没有入京指标。
那么,欲在北京谋求长期发展的应届毕业生就该做出自己的选择。
想要某件事物,首先,一定是那个东西“好”,其次,它能满足我的需要;并且,获得它所付出的代价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
首先,说说北京户口“好”的属性——稀缺且唯一。
1、越来越难——“收紧的政策”
北京户口,每年都在折磨站在校门口、迎接他们职业生涯第一站的年轻人。
2015年,时任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祖德曾公开确认,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会少不会多”。从这三年的情况可以看出,2017年外地生源进京落户指标不会超过9000人。
2、最优途径——“唯一的机会”
对普通非京籍应届毕业生而言,通过“应届毕业生” (本科生不超过26岁;硕士不超过30岁;博士不超过35岁)身份落户很大几率上是落户北京唯一一次机会,拿到应聘单位的进京指标可以说是年轻毕业生落户北京的最优途径。
在北京积分落户形势尚为明朗之前,一旦失去应届毕业生身份,就只能通过高端人才落户、投资落户、劳模落户、投靠落户等高门槛且限制多的方式取得北京户口。
“找一个有户口的老公呗”就成了旁人安慰未能落户毕业生的万能句。
其次,北京户口满足了我的哪些需要?
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关键福利与户口捆绑。与北京这座城市纠缠的时间越深,越能感受到户口的必要性。
“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谈理想。”平时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述着“家国情怀”的导师们,往往会在这一重大的人生选择上苦口婆心地引导我们做出安全稳妥的选择。
实际上,还未成家立业的年轻毕业生在短期内无法明显体会到北京户口的必要性。而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惯性之下,多位老师、师哥师姐、长辈统一口径:要拿户口。私以为北京户口能满足应届生的需求如下:
- 长期在北京发展的一份保障,不再是“北漂”。
- 将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份主动性包括着后续工作发展和个人家庭建立。北京户口在手,你将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 间接证明自己的能力,满足虚荣心。有入京指标的工作往往是名校毕业生们纷纷竞争的高地。突围成功的求职季,没有什么能比这份工作“能解决户口”更有说服力了。因为“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无法客观衡量。
最后,衡量获得它所付出的代价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三个问题将告诉你答案。
a.户口成为了长期在这座城市发展的定心丸,同时也意味着一份束缚。回不去的故乡,成为现实。你真的决定在异乡定居了吗?
b.用人单位会与获得进京指标的应届生签订“君子条约”,约定最低服务年限,3-5年不等,若不满服务年限,会有违约金。你能坚持三五年或者你愿意承担这笔花销吗?
c.在目前的阶段,“月亮”与“六便士”若是无法两全,你觉得“月亮”更迷人还是“六便士”更难得?
讲讲一个咨询者的选择……
自视甚高的名校毕业生,最后只能作以“我拼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作结。抱怨着“月亮”与“六便士”总不能两全。
于我而言,选择将北京户口放在衡量“好工作”的首要标准无非是众多世俗声音助推下的结果。
只是想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无他。
我选择了无视月亮,迫不及待捡起了六便士。月亮依旧在,“六便士”是我在大城市漂泊的安全感,它也许能在不久的将来,让我能看到更大更圆更亮的月亮。
当然,还是不够优秀,足够优秀的话,不是“京、党、研、男”同样能月亮与六便士兼得。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