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千常住人口拥有中医床位1.17张,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原标题:北京每千常住人口拥有中医床位1.17张,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中医床位1.17张,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全国居首;新增“首都国医名师”187名,首都名中医100名……北京市卫健委26日介绍,10年来,本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本市在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方面不断发力。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罗增刚介绍,本市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增至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1.17张、中医师1.004人,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均设立康复科,妇幼保健机构均建立中医药临床科室,24家综合医院成为“国家级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本市共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3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3个,居全国之首。建有协同区域专科48个,市级中医专科特色诊疗中心37个,重点专科287个,协同区域专科48个。
罗增刚说,近年来,本市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成效明显。目前共建立5个区级中医医联体,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连续开展健康乡村(社区)、健康养老工程、名中医身边工程、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建立了名中医团队主动下基层服务的常态机制。运用中医药流动医疗服务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实施中医药精准扶贫支援。
本市中医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10年来,本市新增“首都国医名师”187名,首都名中医100名,优秀名中医71名、中青年名中医90名,带动了一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底,北京地区建立了29个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在区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了40个“北京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培养了一批基层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夯实了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临床科研能力。本市还成立了中医药研究伦理委员会,开展了北京地区25家中医医疗机构的伦理委员会以及500余项临床研究项目的备案,进一步规范了北京中医药行业伦理审查工作。整合中医药优势资源,推进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联盟建设。创建中医药创新驱动示范园,建立中医药成果转化公共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孵化。
中医药与旅游、文化、生态、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本市在京津冀范围内探索共同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服务品牌,率先推出13条中医药养生旅游路线和52家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